企業(yè)文化

從“三大件”看改革開放40年
2018-08-03 21:18
作者:
張偉生 王燕
時光如白駒過隙,轉眼間改革開放已經40年了。在這40年中,江蘇農墾在黨的領導和全體職工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發(fā)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,這些變化也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。
說到改革開放,對我們最明顯的影響莫過于是“衣食住行”的各種變化。一年前剛參加工作時,我有幸參觀了新洋農場歷史陳列館,陳列館中的一個版塊立刻吸引了我,介紹的是過去的生產生活條件以及經濟狀況。單位的前輩告訴我,現在提到“三大件”想必很多年輕人已然不知談論的是什么,但在我們國家還未進行改革開放的時期,“三大件”可是我們爺爺奶奶那代人不可或缺或者說額外珍貴的一份禮物。
想起我奶奶對我說起她們那時的三大件,其實就是雙方結婚的定情信物一般的存在。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,國家經濟發(fā)展水平還很落后,經濟緩慢增長,物資短缺,計劃經濟體制下只能憑票購買,這是經濟實力的象征。當時的三大件即:自行車、手表和縫紉機。這三大件是一般人家所沒有的,同時也成為衡量家庭貧富、幸福程度的重要物質指標。奶奶說,那個時代,要是青年男女騎著一臺自行車在大街上行走,即使前邊沒有障礙物也要一路把車鈴按得“山”響,為的是招來很多羨慕的眼光或來象征著自己的富有。戴著手表的人還總是愿意把袖子挽起來,把表露出來給人看;縫紉機擦得一塵不染,還要做個套子套起來;自行車怕磨損,還要用鮮艷的布條把橫梁包起來。
隨著農場社會經濟不斷發(fā)展,人們心中所追求的三大件也在不停發(fā)生著變化。
到了20世紀末,職工居民家用電器也成了必須品,人們又向更高的檔次追求。三大件成了以手機、電腦,空調為主的“奢侈品”。21世紀,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此時的結婚“三大件”也升級換代成了房子、車子和票子。
三大件,農墾人的特殊記憶,江蘇農墾經濟飛速發(fā)展的側影。這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、黨的十八大、十九大,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給農墾職工群眾帶來的巨大實惠。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黨的正確指引下,我們的生活水平會越來越高,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江蘇農墾還會再圓更新時代“三大件”的夢……
相關新聞